女神如兰 静溢芬芳

一年春又来,在即将来临的国际妇女节之日。我们回首化学系九秩历史,发现了一位位清华化学系出品的女神,巾帼不让须眉,事业上做得有声有色,成为清华化学系的骄傲。

女神一——齐季庄

齐季庄(1913—2008)江苏常州人,1932年毕业于苏州振华女中,并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因成绩优秀留校担任了高崇熙教授的助手,与生物系合作从事动物生理化学方面的研究,是当年极少留校从教的优秀女生,“七七事变”后,齐季庄随校迁往西南联大,并与胡鹏飞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喜结良缘,由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校长主持了婚礼。

1942年,齐季庄来到重庆,担任了“战时儿童保育会”(邓颖超、宋美龄、李德全领导)翻译,并编辑保育期刊,直至战争结束。解放后,齐季庄学长回到家乡常州在芳晖女中(现田家炳实验中学)任教直至退休。她是江苏省第三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并且连续六届当选常州市人大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齐季庄一生都与清华大学有着不解之缘。除她和老伴之外,他们的儿孙三代中先后又有六人成为清华人,被誉为“清华人家”,其中孙女胡新宙于200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2005年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祖母孙女同校同专业,成为美谈。

女神二——陈茹玉

陈茹玉(1919—2012)福建闽侯人,中学毕业后,正值抗战爆发,她只身前往昆明,考入西南联大化学系,1942年获理学士学位。1944年赴云南大学任教,1946年任教于南开大学化学系,同年与何炳林结为伉俪。陈茹玉和他的先生何炳林是中国科学院少数双院士家庭中的夫妻院士。

1948年,陈茹玉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化学系学习有机化学,1952年获博士学位,并得到“西格玛赛”学会颁发的金钥匙荣誉。1959年,她带领助手合成了对人畜危害不大、防治害虫效果极好的有机磷杀虫剂“敌百虫”和防治锈病的“灭锈1号”,这项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国在农药上的一项空白。1962—1966年,她从事化学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1965年陈茹玉采用先进方法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个除草剂“除草剂Ⅰ号”,获国家科委颁发的二等奖。

1983年,陈茹玉获得中华全国妇女联华合会颁发的全国“三八红旗手”证书。几十年来,陈茹玉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女神三——薛华

薛华(1919— )江苏江阴人,1945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49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

薛华长期从事化学和化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49年毕业后,选择留校担任助教,并在张子高先生的领导下,为清华大学工科大学生讲授普通化学。1958年起,根据清华大学的发展规划,承担了筹建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的重任,她任实验室主任,兼管全系的财务工作。与此同时,她还亲自领导建立了一个生产吡啶试剂和铯盐的化学试剂车间,填补了我国化学试剂生产的一些空白。1960年被授予“清华大学一级表扬五条战线积极分子”,并参加北京市文教战线群英会,同年被授予“北京市三八红旗手”。

薛华倾注全部身心投入到分析分析化学讲课和教学实验中,她身体力行,亲力亲为。1960年起,她亲自动手领导并编写了《定性分析实验》、《定量分析实验》等实验指导教材。于1984年完成了《分析化学》教材定稿,1986年与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教材多年来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化工系、生物系、和环境系分析化学教学中使用,收到了广泛的欢迎。

另外,薛华与陈秉良、汪弘,尹宏、任光鉴一起设立了“清华大学1949级校友助学基金”,体现了自己对当代清华学子和清华教育事业的关心。

女神四——陈慧英

陈慧英(1928— )上海人,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5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年10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转入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至今。

1954年在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冯新德教授指导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分子化学专门实验室,从头合成多种单体供学生实验。1984年3月至1985年6月在美国犹他大学生物工程与材料科学系任访问教授,合作进行有关医用高分子表面性质的研究。

陈慧英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主要研究医用高分子材料中新型抗凝血剂高分子的合成及其组成、结构,尤其是表面动态结构与抗凝血性能的关系,为寻找新的、有效地抗凝血高分子材料提供理论基础。她有关研究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并与1988年获国窖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陈慧英与北京大学物理系、电子学系等同事一起进行光电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并首次提出了采用等离子辉光放电技术合成了一系列C—N共轭体系的线性聚腈类高分子。1944年,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北京大学第五届科技成果一等奖。

女神五——王珉

王珉(1929—2008)浙江海盐人,先后在上海南屏女子学校、北京燕京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学习,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党工作。1950年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

王珉在学生时代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追求革命真理。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做团结群众和青年团的工作,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王珉长期从事化工技术工作,在北京市公营企业公司、北京新华化学试剂研究所、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北京化工厂工作期间,长期从事化工技术工作,专业知识扎实,熟悉化工业务,工作深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领导能力。在北京市化工局工作期间,她分管科研、技术、基建工作,善于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工作中注重科学管理,组织开展经济分析活动,为提高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作出了积极贡献。1950年7月起,先后任北京市公营企业公司生产科科员,北京新华化学试剂研究所技术员,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北京化学试剂厂车间主任,北京化工厂副厂长、代理厂长、代理党委书记兼厂长;1973年9月至1983年11月,任北京市化工局处长、副局长、总工程师、党组成员;1983年11月起历任化学工业部计划司司长,副部长、党组成员,部技术委员会和经济技术委员会副主任。2004年离休,她是中共北京市第五届委员会委员,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1983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女神六——黄春辉

黄春辉(1933—— )河北邢台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52年因院系调整到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春辉1955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有关稀土分离、稀土应用方面的研究,所谓稀土就是稀有的一种土,是17种元素的总称。稀土中的17个元素非常相似,很难分离,经过各国科学家的不断研究,差不多用了150年才把它们分离开来。实际上各元素之间,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却很远,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应用。中国的稀土元素储藏量居世界第一,世界上80%的稀土都在中国。但在过去,我们自己不能分离,只能把原料卖给国外,再从国外进口产品。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我国自己开始稀土分离,现在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我国稀土的生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一,同时也是稀土出口大国。因为黄春辉在稀土分离工艺研究中的重大贡献,她与徐光宪院士等人一起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1988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9年的国家教委阶级进步一等奖。

获得这些荣誉后,黄春辉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投入到其他更有挑战性的课题研究中。“科学需要积累,需要一步步向前,脚踏实地”。这是她经常教育学生的话,也是她自己科研道路的写照。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花若绽放,蝶自飞来。

衷心祝愿我系一众女神女生节快乐!天天快乐!

清华大学校友会化学系分会 编辑整理

资料来源:《清华化学历史人物》(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