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十年 | 张昊:十年来的科研感悟

2003年的夏天,我带着考入梦想中的清华大学的喜悦和对陌生城市的忐忑,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第一次对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里的情节有了些切身的体会。甫入清华校园,我在新生培训中看到了我们化学系的老化学馆,爬满老馆的爬山虎让人不禁联想到清华化学系的沧桑历史与变革。当时化学系还在复系后的中兴阶段,时任化学系系主任的邱勇老师和3字班班主任的李亚栋老师在新生大会上鼓励我们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让清华化学重回国内化学专业的最前列,并作出在国际上领先的成果。清华化学系的光荣历史和复系后的开拓进取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坚持留在化学领域从事研究工作。

经历了短暂的新生教育和军训,我们在清华的学习生活也正式拉开了序幕。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理科平台课的改革,让我们3字班化学系的同学深深感到了在清华学业的艰巨。同学们也都逐渐放下了高考时的所谓光环,摆正了位置,互帮互助争取达到课程的要求。我们化学31班的很多同学自发组织了集体上自习的学习小组,互相打气,这个学习小组一直坚持到大四结束。与此同时,通过班级里各种各样的感情建设和文体活动,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长城内外的同学紧紧地凝聚成了一个大家庭,大家共同的学习生活经历和酸甜苦辣的点滴都是我们对这四年的最好的回忆。比如我们寝室的四位同学,虽然性格不同、口音各异,但是一起度过了四年的共同生活和美好时光,后来也“殊途同归”,都获得了化学博士学位。现在每每回忆我们当年那些熄灯后的卧谈,“愿你归来时,仍是少年”。

在清华化学本科的四年忙碌而充实,似乎在忙碌之后甫一抬头便走到了毕业的日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渐渐地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从大三开始进入李景虹老师实验室之后,我从简单的课题做起,慢慢体会到化学科研的乐趣。在做科研的大多数时间,实验很可能是枯燥而辛苦的并经常伴有失败的风险,但最后得到的好的实验结果往往会给我带来非常大的愉悦和趣味。因此在本科毕业之后,我选择了继续留在化学科研领域,分别在化学系李景虹老师课题组、芝加哥大学化学系Dmitri V. Talapin教授课题组、和西北大学材料系John A. Rogers教授课题组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以及从事博士后研究。匆匆忙忙之间已经毕业十年,回想起来虽然成绩不多,但是也从这些科研经历中的获得了一些感触

我的硕士生导师李景虹老师在学生在某一领域“入门”后给予我们很大的课题研究自由度,鼓励我们不要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和某一方面,而是不断挖掘新的、有深度的科学问题,并用于开拓新的领域,这些都为我的科研起步阶段指明了方向。Dmitri V. Talapin教授和很多研究者不同,他往往选择避开热门的研究领域,并用诺贝尔奖获得者A. Geim教授“Friday Afternoon Experiments”的例子鼓励我们天马行空提出并尝试看起来疯狂的想法,努力开拓自己独特的领域。每当面对我们“某某课题到底有什么应用”这类问题时,他总是强调在他的哲学中化学家应该更侧重从化学和基础研究本身而非“应用”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一观点虽然略嫌偏颇,但却让人印象深刻。John A. Rogers教授作为美国科学院、工程院、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常年保持早上五点到晚十一点的工作习惯,对学生的课题进展总是给予及时反馈,并鼓励组内不同背景的博士和博士后进行合作,从而引领了柔性电子这一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

除了从几位老师身上学习和观察到的优秀品质,我在毕业后的十年科研过程中也有一些心得体会。这十年作为研究生和博士后的科研经历,既有成功的喜悦,更有课题受挫功亏一篑的遗憾。在化学这样一门主要基于实验的学科里,试验失败往往从时间和次数上来看是常态。除了实验成功的“正反馈”激励,更需要有对化学的热爱和对科研的平常心才能一直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在目前的社会导向和对科研评价的机制下,保持平常心殊为不易。另一方面,我的几位导师都强调了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并敢于学习新的领域和知识,正如半导体量子点领域创始人、哥伦比亚大学Louis Brus教授所说,“learn something new everyday; this is the greatest skill we have”。我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也深深体会到了跳出舒适区的重要性。现在回想起来,面对科研中的顺境或挫折能够保持平常心并勇于尝试学习新东西似乎也正是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精神在科研中的体现。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毕业已十年。这十年来清华化学系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面壁破壁”,真正如邱勇老师和李亚栋老师在我们3字班入学时所期待的走到了国内及国际的前列。我们这届的很多同学也都在毕业十年中在很多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谨以此拙文感谢化学系及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教导,并纪念我们3字班化学系同学特别是化学31班同学一起走过的日子。

作者:张昊,清华大学化学系2003级系友,2007年获得学士学位。2007-2010年于清华大学化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导师为李景虹教授。2015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曾担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本科生辅导员,并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芝加哥大学McCormick 奖学金、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清华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清华大学优良本科毕业生等荣誉。张昊博士目前在美国西北大学材料系John Rogers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