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机化学研究的先驱者——庄长恭

庄长恭,有机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有机化学研究的先驱者,有机微量分析的奠基人。对有机合成特别是有关甾体化合物的合成与天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从而引起了国际有机化学界的重视,在国内外化学界享有盛誉

生平:

庄长恭,字丕可。1894年12月25日生于福建泉州。1916年毕业于泉州中学(今泉州五中),因学业优异,以地方奖学金保送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后转美国芝加哥大学。1921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1924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担任东北大学化学系教授、化学系主任、中国文化教育基金会研究讲座。1931年,“九·一八”东北沦陷后,他再度出国,赴德国哥丁根大学的慕尼黑大学研究有机化学,从事麦角甾醇结构的研究,对麦角醇结构的研究卓有成效,探明其化学结构,有力地推动了多环化合物化学的发展,为合成带有角甲基多环α-酮,他设计出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有效方法,取得杰出成绩,受到国际有机化学界的重视。1932年中国化学会成立后,他积极参加,多年来担任《中国化学会会志》和《化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1934年回国,历任中央大学理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所长。不久,当选为中央研究院评议员。引进刚发展起来的有机微量分析技术,从事麦角甾醇、中药化学成份和生物碱研究,卓有成效。抗日战争初期,在北平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坚持研究工作,后去昆明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抗战胜利后,再度赴美国与有机化学界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抗战胜利后,再度赴美国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1948年4月1日就任评议会第2届评议员选出的第1届数理组院士。1948年回国任台湾大学校长,是当选后上任的第1位校长,学术声望很高,也是第1位出身欧美系统(留学美国和德国)的校长。当时国民党统治临近崩溃,全国人民奋起反击当局镇压,台湾大学学生屡遭迫害,他深感当时政府之腐败,于是年末毅然离台返回大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确证了麦角甾烷结构,推测了麦角甾醇的结构,是当时国际上少数从事甾体全合成研究的知名化学家之一,其工作曾被引入著名教科书。1955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学部委员,并任该学部副主任及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筹建委员会主任委员。1956年3月,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同年6月10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学部委员,任该部常务委员、化学学部副主任,参与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中央科学计划文件。1954年-1958年被选为第一、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2月15日在上海逝世。

在甾体化合物合成与天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中作出卓越贡献

庄长恭毕生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工作,他对有机合成,特别是甾族化合物的合成,以及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做出卓越的贡献,在国际有机化学界享有盛誉。他从麦角甾烷的氧化产物中分离到失碳异胆酸,并由已知结构的异胆酸酯降解为同一物质而证明麦角甾烷的结构,并推测出麦角甾醇的结构。他对甾族化合物和多环化合物的合成,推动了当时多环化合物研究的发展。他和合作者用多种路线试探了雌马甾酮的合成,获得去甲脱氢雌马甾酮。他们从中药防己中提出一种新的生物碱,命名为防己诺林,并证明它是脱甲防己碱。他首先在国内建立有机微量分析。他有一些重要的工作未发表过,例如,他最先将甾族化合物的边链完全氧化除去,即从麦角甾烷氧化为雄甾烷酮,得到其缩氨基脲,此事见于弗恩霍茨(Fernholz)给瑞士化学会志编委会的信中。庄长恭还很关心中国的有机化学名词,常说这是有机化学事业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化学在中国生长的先决问题。现在一些常用的名词,如吲哚、吡咯等杂环化合物的名称都是由他倡议的。庄长恭的科研著述颇丰,硕果累累。主要论文有《麦角甾醇的结构》、《(1)甲基-环已烷乙酸》、《草酸酯与甲基-丙三羧酯的缩合》。他的科学成就及其事迹,载入《中国科苑英华录》、《中国科学家辞典》等书中。

治学态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

庄长恭治学态度极其严谨,观察也很敏锐。例如他在决定麦角甾醇的结构工作中,从麦角甾烷的氧化产物中发现有难溶性的钠盐悬浮于乙醚层与水层之间,将它分离酸化得到关键性的失碳异胆酸,其数量是极微的(从7克的麦角甾烷只能得到20毫克的失碳异胆酸),这对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是相当先进的,并对麦角甾醇结构的推断具有决定意义。庄长恭的工作成果发表以后,有一位在哥廷根同实验室的化学家说他运气好,庄长恭回答道,科学研究不是靠运气的,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严谨的态度,敏锐的观察才能获得成就。这些话成为他的座右铭。

庄长恭热爱研究工作,关心干部的成长。他有一次按规定到莫干山作一个月的暑期休假,可是不到一周,又赶回来亲自参与研究。当他设计一个研究路线时,要参阅许多文献,甚至通夜不眠。有一天清晨,他来到实验室告诉助手,他一夜没有入睡,考虑了一条合成雌马甾酮的路线,极有前途。后来通过实验,证明了他的考虑是对的,他的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助手和学生。

他经常地鼓励学生多想。当学生偶有一得和他讨论时,他耐心地指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当他看到学生正确的设计时,往往在纸上画上两三个圈,欣然自喜,学生也感到异常兴奋。

庄长恭在大学任教时,备课非常认真,反复思考怎样讲才能使学生们易于了解,因此他讲课时,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例如他讲有机化合物生色理论时,开始介绍生色团、助色团等,接着告诉同学不要满足于只知道琴的声音发自何处,还得思考琴弦为何能发出声音来,于是再介绍电子振动吸收一定波长的可见光波而产生补色的理论。这样,不但把问题讲清楚,还启发了大家认识自然必须逐步深入,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庄长恭严于律己,生活俭朴,热爱祖国,为人正直不阿。他在台湾大学担任校长时,原想辞退一批与当时权贵有裙带关系的教师,但事与愿违,遭到当局反对。他还曾几次抗拒反动军警入校捕人,并在他的宿舍里保护过被追捕的学生。庄长恭面对日趋反动的环境,希望早日见到光明,终于在1948年底,毅然返回大陆,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社会主义祖国。

资料源:百度百科、互动百科、维基百科及其他网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