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弼(1889-1949)

1911年考取第三批直接留美生,1918—1928年在清华学校工作,1926年化学系成立时任系主任。曾兼任校建筑委员会主席和“清华科学社”名誉社长。

杨光弼,字梦赉,1889年12月出生于天津,1911年考取游美学务处组织的第三批直接留美生,1911—1917年和1922—1923年两次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分获化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在校期间即由河北省实业厅任命为驻美工业调查员并任美国中国学生会副会长,兼任美国中部同学会(Board of Representative)主席。1915年接受周诒春校长的聘请,并于1918年来清华任教;1924年任中国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中华教育改进社、清华大学合办科学教员暑期研究会化学组主任指导员;1926年,清华第一次评议会通过设立化学系,杨光弼任首任系主任,兼学校建筑委员会主席,另外4名教师为梁传铃、赵学海、高崇熙、沈镇南,皆为原留美预备部的化学教员。

在此期间,杨光弼还兼任了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北平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社北京分社秘书、中国化学会北平分会理事、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分会理事、美国化学学会会员、美国SigmaX1荣誉科学会Wisconsin分会选任会员及该会北平分会会长、中美文化协会会员兼委员会委员等。

1928年6月,国民党从北洋政府手中接管了清华学校。1928年8月17日,南京政府任命罗家伦为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进行改革,将原有清华学校所发教授聘约,一律废止,以国立清华大学名义,另发聘书。化学系原有教授大都辞去,杨光弼亦辞去,新聘教授3人(谢惠等),高崇熙任系主任。

1929—1949年于北平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工作。1929年国民政府设立国立北平研究院,11月成立化学研究所,李麟玉为主任。杨光弼先为兼任研究员,1931年改聘为专任研究员兼秘书,研究学术及处理枢要。嗣总干事职务等亦由秘书担任,数职兼任达20年之久。

1948年末,北平解放在即,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石曾、副院长李书华离开北平乘坐飞机前往南京,院中无主,只好由秘书杨光弼来维持院务。1949年初北平研究院组成“院务临时维持委员会”,杨光弼任主席。1月31日,北平解放,与新政权的联络事宜均为杨光弼办理。3月29日,北平研究院由文管会正式接管。接管完成当晚,杨光弼就因积劳成疾,4月1日零时去世,年仅60岁。

杨光弼与“清华科学社”

1916年清华学校成立了“清华科学社”(The Tsinghua Science Club),杨光弼曾任名誉社长。其宗旨为: 开展科学研究与实际考察;加强与校外科学界的联系;联络成员之间的感情。为此,社团开展了读书团和演讲会等活动。

在读书团活动中,社员们根据各自的兴趣,分成数学、物理、化学等若干小组,并聘请了相应学科的教员做顾问。每星期举行常会一次,凡社员都需认定一个题目,开展一项研究,轮流在常会的小组会上报告。化学组聘请过杨光弼和赵学海做顾问,报告的题目大都为“讨论化学品之制造法”;像贺闿报告的制造苏打和区嘉伟报告的制糖。为了准备研讨会上的报告,社员们不仅要努力读书,同时也积极进行实验。化学组社员在杨光弼、赵学海两位先生的率领下,积极进行课外化学实验,尤其是在周六、日的下午,气氛异常热烈。何玉騉曾作过中国各种茶叶成分之分析;张任作过附近各种烧酒之分析,杜长明炼制过纯硝盐,马杰分析本校农场出产之甜菜糖萝卜(sugar beet),陶葆楷分析中国各种银币之成分,王士倬分析本校西园井水之成分,等等。 社员们对读书团活动的参与极为踊跃。根据1923年秋天《清华周刊》的记载,当年清华科学社社员在校者约30余人,共组织读书团5个,其中化学部18人,物理部14人,数学部12人,生物学部7人,实业手工部7人。可见当时清华同学对化学热情之高涨。

与读书团活动相关联,清华科学社开展的第二项活动是举办讲演会。讲演会话题丰富,主讲者大都为校内外的教员和专家学者,其共同的特点是对于某一专门领域的科学颇有心得。化学教员杨光弼曾做“食物之化学成分”等演讲。讲演结束后,学生们还在教师指点下,亲自动手实验以加深印象。时任名誉社长的杨光弼做关于“二氧化碳”的讲演之后,化学教员赵学海也带领学生社员进一步作各种化学游戏,由杨先生备茶点,请社友俱乐,尽欢而散。

由清华科学社可见当时学术氛围之活跃,尤其可见化学专业的蓬勃之态。

前排左起: 杨光弼、张彭春、曹云祥、蔡竞平、梅贻琦

资料来源:

1. 袁振东.现代化学在中国的建制化,1927—1937(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科学院北京研究生院,2006年.

2. 张培富.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的社会史考察——近代留学生对化学体制化的贡献(博士学位论文).太原: 山西大学,2006年.

3. 杨舰,刘丹鹤.中国科学社与清华.

4. 刘晓,彭云.北平研究院“新生”.科学新闻,2009年第18期.

(杨光弼之六女济民提供部分资料并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