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三年前的中秋节,我和诸多八字班的同学们刚刚结束军训,戴上清华的白校徽,在这个园子里开始大学生活。而现在,一字班的弟弟妹妹们都来了,带着和我们当年一样的青春梦想来了。《清风话语》约我写写自己的前三年,写写给弟弟妹妹们的建议,那我就姑且动笔“寻章摘句”,写写我这三年的思考和感悟。
启程,科研报国的梦想
很多同学上大学的第一个迷茫是失去了目标。我也曾经有过这种感觉,但是很快被清华园里蓬勃的青春梦想所感染,开始认真地思考自己的未来。
新生党员的课堂上,看着介绍叶企孙、王淦昌、钱学森等前辈的纪录片《我愿以身许国》,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选择了清华就是选择了一生的责任”,我感受到的不只是清华的光环,更是梦想启程;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用“庚子赔款”建设的清华校舍,走在被列强掠夺践踏过的圆明园小路上,我思考着的不只是梦想,更是行胜于言。
在思考中我渐渐体会,我热爱我的祖国,但爱国的感情和信念只是基础,知识才是力量。在学习中我也渐渐明确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添砖加瓦。我深深懂得实现梦想必然有很艰难的路要走。什么叫梦想?梦想就是你拼尽全力才能实现的愿望。但是我也相信,我会坚定踏实地走下去,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学习,精益求精的热爱
学习是大学生活重要的主题,尤其是在清华园,在这个“牛棚”里。
入学后我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便是课程的学习,在新生数学、物理和英语摸底考试中排名倒数的我,丝毫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大一上学期,除了吃饭睡觉和体育锻炼,所有的课余时间我都泡在自习室里,认真刻苦地学习。当时在新生中流行一句话,“每天在自习室听到萨克斯曲才能回宿舍”,于是我每天都在自习室学习到晚上十点半,听到熟悉的萨克斯曲《回家》才恋恋不舍地收拾书包回宿舍休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里,我的几何与代数、一元微积分都取得了满分,无机化学也考出了好成绩,这使我备受鼓舞。接下来的日子我虽然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但始终没有放松课程的学习。
大学生活无疑是丰富多彩的,社会工作、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锻炼,都充满乐趣。那么,如何协调这些活动与学习的关系呢?首先,要放平心态。踏实努力地对待每一门课程,真正去热爱,去钻研,去探索,尤其是专业课程,可以去图书馆查查资料、看看文献,对彻底理解知识会有很大帮助。其次,要学会取舍。人要站稳,重心要稳,要时刻把握自己的重心应该放在何处。对于大一新生,第一学年参加的社团活动、社会工作不宜太多,建议好好学习、打好基础。最后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抓紧时间,见缝插针。以我自己为例,大三下学期我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系团委实践副书记、班级生活委员、百年校庆志愿者、“紫荆信箱”志愿者,同时也是学生国旗仪仗队员、系乒乓球队员。恰逢百年校庆,志愿者要服务,仪仗队要出任务,校会要组织大型活动,社会工作的压力非常大。再加上我选修的14门课程30学分、实验室的科研训练,可以说是我最为忙碌的一学期,但同时也是我成绩最好的一学期,学分绩达到了95.65分。我总结了经验,主要在于抓紧时间、提高效率、见缝插针。所谓“见缝插针”,就是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比如,需要写论文、做ppt展示的专业课,我都利用开会的间隙、课余时间,提前做好设计思路,再挤出大块的时间得以实现;比如,在实验室做实验,我就利用过柱子等待的时间复习等等,这样能很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大家也可以尝试一下。
社工,饮水思源的责任
清华鼓励同学们双肩挑,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其实,这“双肩挑”常常是“三肩挑”,除了业务学习、社会工作还有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意味着更明确的目标,更坚定的信念,更有效的付出。做到这些,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我的社工经历应该可以算是丰富的了:从基层的班长、生活委员、体育委员,到系里的实践支队长、学生会学习部长、团委实践副书记,到学校的学生会宣传副部长,学生会副主席、团委组织部基层制度组干事、学生国旗仪仗队常务副队长、学习发展中心答疑志愿者、“紫荆信箱”志愿者,我都认真地工作着,热情地体验着,快乐地服务着。
前段时间有位同学问我,参与社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当时毫不犹豫地说,是一种担当的精神、负责的态度。大一当班长的时候,晚上我会到女生宿舍“走街串巷”,和大家聊聊生活中的困难、对学校的建议等,用心琢磨该如何为大家服务;大二在系学生会,我会经常发短信问同学们需要什么样的讲座、活动;大三在校学生会,我更是每天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同学们的需求,及时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现在想想,大一刚入学的自己,和现在的我,已经不一样了,不管是组织活动的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是为同学服务的精神、做事情的态度,都已经发生了变化,或许这就是社工的意义吧。
文体,多姿多彩的青春
清华号召同学们“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我也非常热爱体育锻炼,也是系乒乓球队、系排球队、校学生马拉松爱好者协会的一员,也曾多次参加马杯比赛,还因为在乒乓球比赛中表现出色而入选校乒乓球队。文艺嘛,我虽然五音不全,报考艺术团话剧队也落选了,但也乐在其中,多次参加学生节表演,曾获得学校新生演讲比赛一等奖。
我想大家都对男生的3000米、女生的1500米心存焦虑,其实不难。我上大学以前跑过的最长距离只有800米,经过锻炼也把1500米跑到了满分。清华园里洋溢着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每晚紫操都汇聚了大量的锻炼的同学,建议大家也加入其中,一定会受益匪浅。
特长方面呢,我是高中开始接触乒乓球的,最初只是为了好玩,高考结束后在北京奥运会鼓动起的热情下简单练了一番便带着球拍来到清华、加入系队。队里的廖骞师兄、吕喆师兄、朱益锋师兄、肖璞姐姐等队友都非常热情地教我,带着我做各种练习。第一次打马杯团体赛,我是替补,站在一边为师兄师姐加油,那种投入、激动的心情我至今记得,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体育带来的激情。第二次打马杯团体赛,我成为正式队员,挥着球拍和朱益锋师兄配合着打起了混合双打,紧张得拍子都拿不住,发球频频出界、下网,当时队友们纷纷鼓励我、指导我,让我感受到队里温暖的气氛和团结的力量。第三次打马杯团体赛,我已成为主力队员,勇敢自信地打起了单打比赛,虽然有输有赢,但我非常享受这个成长的过程。其实呢,化学系有很多优秀的体育代表队,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参加,锻炼身心,也收获友谊,何乐而不为?
前行,刚毅坚卓的担当
写到这儿,应该结尾了。
我的前三年大致如此,在梦想的路上磕磕绊绊地走了一段,有欢笑有泪水,有收获有梦想;至于未来是什么模样,你得容我慢慢成长。
最后,祝愿新同学们在清华园里度过美好、充实和快乐的四年,学姐给你们加油,祝愿你们都能带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