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32 丁溪锋
三字班四字班的同学们,你们是否还在为选择哪个科研方向而徘徊不定?你们是否还在为不知如何准备出国留学而踌躇不前?来听听大四的学长们怎么说吧!本期?清风化语?采访了化学系一字班的杨占略、许伟东、戴浩宇、初祺、周治宇、王昭六位学长,他们分属不同的科研领域,对各自的未来也有不同的规划。他们对于这些问题又有哪些经验之谈呢?
1. 何时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比较好?
对于这个问题,学长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早在高中时期就接触过化学实验的杨占略学长在大一就进入了李强老师的课题组,他认为,对于基础比较好,接触实验比较早,而且学有余力的同学,早进入实验室可以大大开阔视野,选择科研方向的余地也比较大,比如杨占略学长就先后在李强老师课题组和邱勇老师课题组工作。
而另外几位学长则认为,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学好专业基础课应该排在首位,因此不必太早进入实验室,在大二的下半学年进入实验室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时几门主干课程都已经修完,给科研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 如何选择科研方向?
在这个问题上,学长们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兴趣是从事科研的最大动力。其次,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对各门专业基础课的掌握程度,戴浩宇学长就指出,在大二上半学年自己分析化学的成绩相对比较好,于是在第二学期就选择进入李景虹老师的课题组参与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无独有偶,周治宇学长也认为自己当时有机化学成绩相对较好,自己也对有机化学感兴趣,于是就选择进入席婵娟老师课题组参与元素有机化学方向的研究。
3. 如果有出国打算,应该做那几方面的准备?
基本的两大要素当然是托福和GRE的成绩,关于何时参加这两项考试,学长们认为:如果确定要出国,那么早参加考试比较有好处,一旦成绩不理想,还有再来的机会。许伟东学长尤其指出,他因为种种原因刚刚结束托福考试,目前成绩单还没有收到,那么这对于接下来的申请学校就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建议各位准备出国的同学还是要提前准备。
在备考方面,学长们给出的建议包括扩大词汇量还有适应外国考试的思维方式,其实外国考试的思路相对容易,多为线性思维,但逻辑联系较强,大家不要把国内考试的一些习惯带到托福和GRE中去,会发生“想多了”这类问题。
当然,申请名校最好还要有良好的学分绩作为后盾,但排名并非最重要,主要是做好自己。
除此之外,一封有分量的推荐信也是必不可少。为你写推荐信的人必须对你有着充分的了解,一般来说学长们会选择他们所在的实验室的导师。化学系的老师们都会乐于为大家的发展助推的。
4. 申请外国学校过程中,除了基本的几个方面,哪些经历会被更加看重?
申请学术类的专业,首先当然是科研经历,初祺学长表示:在本科学习期间,如果能有一篇第一作者的论文是最好的,但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难度稍大。如果不能做到,有第二甚至第三作者的论文也很被看重,因为这至少说明申请人在本科期间对某项科研工作有一定的贡献,也反映了申请人的科研热情与能力。对于尤为看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欧美名校,这无疑是极好的敲门砖。
除了科研经历,还有一些特殊的经历可以为你的申请增色:例如支教,大型的社工活动,或者参与一些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如远距离骑行等。这些经历可以证明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5. 如果选择留在国内,那么应该如何规划?
如果想在国内继续深造,多数同学会选择在化学系推研或直博,也有同学因为感兴趣的科研方向不同而选择外推。选择在国内深造的周治宇学长和戴浩宇学长都指出,在国内目前还是最为看重成绩,所以搞好课内学习仍然是第一位的。
看了学长们分享的经验,想必大家对未来的发展也有了更合理的规划,也希望我们化学系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