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婉玲 ,孙梦真 (化学系)
(赴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煤电铝产业链调研支队)
碧蓝如洗的天空,洁白如絮的云朵,静静流淌的河水,一望无际的绿草,憨态可掬的绵羊,还有牧羊人悠远传来的歌声,这里是科尔沁草原深处,这里,就是“塞北城”——霍林郭勒。
霍林郭勒,在蒙语里,意思是“休养生息的河”。这里的人们,也如同这座草原城市一样,温和而好客,这里也有很多蒙古族人,所以大家也都有了一份地域性的豪爽,又因为这里地域上属于东北,所以又有了东北味儿的幽默。我们在这里走访了很多很多的普通民众。有在烟尘弥漫的工厂里认真工作的“80后”青年工人;也有在现代化的生产主控室里统筹全局的中年技术骨干;也有在老年活动中心寄情书画的最初一代的退休老工人;有奋斗在一线工作岗位上的员工,也有伴随着城市一路走来的高层总经理。不同的人,不同的岁月,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梦想。在此,我们从中拾起几颗明珠之梦,一起见证它们的熠熠生辉。
一、我把青春献给你
在多数青年向往着北上广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而离开家乡的时候,仍然有这样一群“80,90后”,坚守在祖国的边疆,用自己的青春来成就这个城市美好的明天。我们在工厂里就遇见了很多这样的哥哥姐姐们。
在霍煤鸿峻铝扁锭厂的生产车间里,我们遇到了做质量管理工作的“80后”佟大哥。戴着红色安全帽,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他的打扮和工厂其他人一模一样,不一样的就是他微胖的身材和圆脸上几乎从不消失的笑容。他每天的工作包括质检,化验和计量。所以,他也需要熟悉整个的工艺流程。他首先介绍了整个精炼铝的流程,使用的设备,原料以及人力。之后,就和我们聊起了他的经历。

他是霍林郭勒人,大学毕业之后本来在外地工作,也没打算回来,可是由于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更由于霍林郭勒的产业链正是迅猛发展,有更多年轻人打拼的空间,于是就回到家乡。当我们谈起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的时候,憨厚的童大哥想了想才慢慢的说,“就是希望以后能多学点儿东西,让自己充实起来,以后干的更好。”笑了笑又用带有东北味儿的当地话调侃说“我就是一颗螺丝钉儿,哪旮瘩缺往哪旮瘩搬呗!”他没有用豪言壮语来证明自己对这座城市的贡献,但是我们能从他朴实的话里感受到他对家乡的一份赤子之心。我们也相信,他会尽力,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这是他内心深处的“中国梦”。
由于霍林郭勒煤电铝产业链发展迅猛,本地人口不能满足劳动力的需求。所以这里更多的工作者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在车轮厂的车间里,我们和四位外地员工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其中有一位来自于锡林郭勒的年轻姐姐,专门去换了自己漂亮的衣服,其他三位大哥则是从岗位上过来,所以都是一身沾满油污的工作服,手上还拿着自己的安全帽。说起自己的经历,他们都是在专业学校毕业之后来到这个工厂,看着这个车轮厂成长起来的。其中还有一位副厂长,今年也不过才29岁。当问起他们为什么离开家乡来到这里时,他们所说的原因也类似,这里的工厂刚刚起步,他们在这里有更大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才干。在这里,一切从零开始,一切都需要自己打拼。工厂从最开始的艰难开工到现在能为奥迪奔驰等著名厂家提供车轮,他们付出了很多的汗水和心血。看到它成长起来,心中那份骄傲和欣慰是在沿海繁华城市打工做不能比拟的。远离家乡的他们,最挂念的还是父母家人,一年也只能见两三面,说起亲人,姐姐也红了眼圈。但是他们不曾后悔,因为这是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说起“中国梦”,这些哥哥姐姐也没有过多的话语,他们的梦想其实也不大,只是希望工厂能建设的更好,自己能把工作做的更好。

就是因为这些不畏艰苦的年青一代的坚守和奋斗,霍林郭勒这个资源型城市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朝着更美好的明天一步步前进。哥哥姐姐们把青春献给这个城市,在这片草原上种下自己的梦想,未来,这里必定会因为你们,盛放。
二、此处心安是吾乡
在霍林郭勒煤电铝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从各地调来了各行各业的年轻技术工人来支持。 时光荏苒,他们现在已经年过不惑,也成为了支撑各个工厂的技术骨干。对于他们来说,这里不仅仅是工作的地方,更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在霍煤鸿峻自备电厂,我们遇见了两位支援边疆建设的工程师。
带领我们参观的是一位工艺工程师丁丽辉阿姨,她是厂里的化学总工程师。当我们下车时,在车边等待就是她。虽然穿着灰色的工作服,但是她挺拔的身姿,飘逸的长发,秀丽的面容,却怎么也不像整天在工厂里工作的工程师。但是当她带我们参观了整个电厂的发电流程,并且也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之后,她的专业和敬业让我们敬佩。我们戴着安全帽爬上锅炉,体验了车间的艰苦环境。之后在厂区的空地上丁阿姨和我们聊了起来。说来也巧,丁阿姨也是化学专业,在电厂是负责水处理,她也和我们聊了很多关于化学的话题,也希望我们可以推动我国化学学科的发展。”
作为工厂的技术骨干,又是第一批支援的工程师,她是可以进入高级管理层的。但是阿姨一直没有脱离生产一线,而是坚持奋斗在岗位上。她觉得工作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电厂把光明带给别人,其实自己也发光了。”丁阿姨如是说。聊到这个城市,丁阿姨脸上是欣慰和骄傲。“这里的发展太迅速了,工厂一座接着一座盖起,人口急速增长。”阿姨话音一转,“但是我们这里真的缺乏人才,希望你们这些高材生们能支援一下边疆建设。”虽然有一些像阿姨这样的技术人才来支援建设,但是对于高速膨胀的产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知识分子,这是她对这座城市的担忧。同时,阿姨也说了这个不足十万人的小城市文化建设比较落后,文化软实力没有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而增强。她的女儿现在就是留在包头市上中学。包头距离这里有一千多公里,母女平时见一面也很不容易。我们问起丁阿姨的“中国梦”时,她微微一笑,说“那就是希望这个城市越来越好,也希望我的女儿学习进步,以后能到你们学校当然更好了!”

在和我们聊天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叔叔阿姨们称呼霍林郭勒的时候,大都是说“我们这儿”,谈起当地的风土人情,美景美食,更是一脸骄傲。也许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融入了这里,认可了这里,也爱上了这里。从繁华的城市离开,与家人分离,他们远离故乡的选择让我们敬佩,更让我们感动。为他们搀扶着这座小城一步步蹒跚前行,跨过了一路的荆棘泥泞,经受了一路风霜雨雪。此处心安,已是吾乡。
三、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与其他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不同,霍林郭勒是一个完全因为资源而人为强行建立的城市。与那些千年古城比起来,四十年前的它,没有温和的气候,也没有丰富的物产,因而是千里荒原,不见一丝人烟。“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用来形容这里也毫不夸张。
在1976年,这里发现了煤炭资源之后,国家计划在此地建立煤矿。来的第一批人,就是军队和民兵。我们在通过各种渠道后,找到了当时的两位建设者。他们已经年届花甲,提起当年的故事,仍然是感慨万千。
我们在霍煤集团退休员工活动室里找到了王奶奶。她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仍然很有活力。我们见到她时,烫着时尚的卷发,衣着也很鲜艳的她正在作画,看去是一副非常漂亮的牡丹。我们和她说明来意之后,王奶奶也很热情,放下了手中的画笔,和我们聊起了当年的旧事。
“我们被大卡车拉到这里,当时根本没有路,司机只是认准方向从草原上硬开过来的,一路上一直在走岔路。最后好不容易到了,一下车我们都愣住了,什么都没有。稀稀拉拉的几顶帐篷,我们就这么安置下来了。”水,电,什么都没有。所有的食物都要靠从通辽用汽车运来,而且没有什么通讯手段。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开始了一砖一瓦的基建工作。成立了临时指挥部之后,先打井取水,然后开始发电。首先集中力量解决住的问题。民兵们采用了两千年前的一种建筑,叫做“地窨子”。但是在冬天,室外温度是零下三十多度甚至四十多度,生存变得十分困难。车队在漫天风雪中容易迷路,但是一切的吃穿用都要靠汽车运来。在当时人们的保暖措施又没有现在这么先进,有很多工人都冻病了,冻掉手脚的也有。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王奶奶甚至曾经一度在生死边缘徘徊,已经三天都吃不下饭了.正逢有一个战友从通辽回来来看她,给她带了一个很小的青苹果。她感动几乎流下泪来。不知最后是心里原因还是其他,吃下这个苹果居然就慢慢康复了。王奶奶说到这里眼圈都有些红了。她一直在工地上工作,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在基础建设完成之后就在供电处工作,然后再这里结婚生子。现在,她早已退休,每天画会儿画,逛会儿街,日子也是平淡幸福

我们问起王奶奶的中国梦,她迟疑了一会儿,笑着说:“我都这么一把年纪了,日子一过的挺好,也没啥其他的梦想.就是希望这儿能变得越来越好。”这就是一个老人家最朴素也是最真挚的期望了。
与王奶奶告别后,我们又采访到了霍煤集团集团副总经理云叔叔。

他也是最早来这里进行建设的人员。不过与王奶奶不同的是,他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参军,随军队被派遣到这里。云叔叔一直很忙,当我们采访到他的时候,已经是暑期实践的最后一天了。在实践的几天里,我们看到了很多问题,也有很多疑问。云叔叔首先解答了我们很多的疑问。他不仅仅是第一批来的建设者,而且他是从工地上的技术员干起,一直到今天成为集团副总,今年已经是58岁了,但是他一直在岗位上陪伴着霍林郭勒成长。除此之外,云叔叔也是通辽市人大代表,也一直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
他讲述了城市的历史,如今的概况,以及目前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还有他们为了改善现状所付出的尝试和努力。可能是因为由于军人出身的缘故,云叔叔说话的风格非常精炼,但是意义很深刻。而且对当年初到时的艰难也只是轻轻带过。说起他的“中国梦”,云叔叔希望霍林郭勒能有更多像我们一样的人才来到这里,承上启下,把这里建设的更加美好。“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小家构成,一个个小家又是由个人组成。每个人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好,家才能好,国家才能更好。”这是阐述自己的中国梦,也是在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儒家所提出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如此吧。告别之时,云叔叔的最后一句话是,“年轻人,一定要有一颗爱国心。”这就是他对我们的期望。
在那样艰苦的年代,他们选择来到这里,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这片土地上,有欢笑,有泪水,还有他们的鲜血。实际上,这片土地早已深深融入他们的骨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他们确实是远征的兵士,来到这片陌生而荒凉的边疆,和战友,用血泪浇灌出了这处的繁华。霍林郭勒,是他们的孩子。他们把生命赋予了它。虽然岁月流逝,他们渐渐老去,但是霍林郭勒会带着他们的希望,活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
后记:
离开了美丽的科尔沁草原,我们回到了车水马龙繁华似锦的北京。那短短的七天在我们的生命中好似南柯一梦,却在我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生活在都市的我们,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在荒凉的北方边陲,还有这样的一群人,放弃了城市的繁华,坚守在那一片寒冷的北疆。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经受了刺骨的寒冬的考验,承受了远离故乡亲人的思念,始终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
是梦想。我们见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中,无论是从红色年代就扎根于此的爷爷奶奶们,还是从如今从大学毕业之后支援边疆的哥哥姐姐,谈起自己的工作,眼中都有一道明亮的近乎刺眼的光。把一片荒芜变成如今的富饶,他们付出了很多很多。可能最开始,他们不过是拥有一个个小小的梦想,比如有一份安稳的工作,比如拥有一个温暖的小家。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或许连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他们努力工作,为的已经不是自己的温饱,而是把这个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个个小小的愿望。实际上,这就是梦想,这就是中国人的梦想,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中国梦”。
原来,“中国梦”不是我们在课本上看到的生硬字眼,它是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真实存在。或者说,“中国梦”,或许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梦想总集。我们为了实现一个个简单而坚定的梦想,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付出自己的努力,那么古老的中国,定会实现它的梦想,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屹立于世界之巅。
而我们清华学子,更是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担。正如梁启超在百年前在清华的演讲中提到的那样,“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我等清华学子,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愿以毕生之力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壮我华夏民族,强我泱泱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