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物转入化学,一埋头就是半个世纪——访系友郭金梁

郭金梁老师出生在辽宁沈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本科学业完成后,郭老师应国家号召,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化学,后我校化学系重建后分配入化学系任教,从事化学研究工作,一干就是数十年。郭老师曾经带领课题组进行过《自由基损伤红细胞流变性机理及被损伤红细胞对微循环影响》的研究,退休后也在从事有关OLED的兼职工作。用郭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趁自己还能动的时候,做一点贡献吧”。

怀念那段美好的校园生活

当我们谈及从郭老师上大学到现在以来,清华园所发生的变化,老先生兴致很高,给我们讲起了曾经的清华,带我们领略了那一段被我们错过的时光。“咱们清华的学风一直很好,学生比北大用功,但是北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当年文革,就是北大先贴出大字报,然后还派了人在咱西操闹,让我们清华也一起行动起来,结果被咱们的党委轰出去了……”那时的中国还比较落后,没有什么娱乐设备,谈到当时的学生们都怎么娱乐的时候,郭老师说道:“主要是运动吧,篮球,乒乓,跑步,游泳都会,只是都不太擅长,不过现在老了我倒是比有些原运动员还厉害呢”(老先生眼中满是笑意)。“其他的就只有西大饭厅(已拆)每周一次的电影了,要自己搬板凳去看。”说完老先生停顿了一会,似是沉浸在了回忆中。

对四字班新生的寄语

这一代人很幸福,赶上了好时代,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而且生活条件好,学习条件好,上课有PPT,查阅资料有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很方便,但好的条件不一定就出人才,要看自己的利用。现在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了,你们要打好数理基础,争取每一堂课都要尽力做到最好。科研方面,不用太过提早担心,一旦进入了课题组很快就会了解的,导师也会讲述有关的信息,而且搞课题并非就是希望同学们在校内就有什么发明发现,而是希望你们掌握实验的流程和方法,以后进入新环境后也能很快的适应过来。同学们也要勇于质疑,学长或者教授们说的话未必就是对的,要有自己的思维。

现在的你们拥有很好的机会,不要轻言放弃,要有目标,为目标奋斗,但不要太过执着于他人的看法,自己开心就好,还有就是要多运动,再如何忙于学习或工作也不要忘了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