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小结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
化学92 张艳
2013申请顺利地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offer,对于申请结果我感到非常庆幸,但也有遗憾。最近看柴静的《看见》,其中引用陈虻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我认为这句话也应该贯穿在申请的全过程。下面就按时间顺序和大家分享我在申请中的一些经验和感悟。
1. TOEFL/GRE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英语对出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申请成功、出国生活顺利、进行学术方便,我们都应该把英语学好。TOEFL口语成绩太低会对申请造成致命打击,所以我们还是应该认真对待TOEFL考试。
2. Sub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sub考试虽然简单,但是却给了我们一次复习学过课程、熟悉英文学术单词的机会。对于化学sub考试,需要做的就是把学过的内容(中文书)复习一遍,然后将GRE sub的真题做一遍,真题试卷内容请参看高鸿信同学的日志:
http://blog.renren.com/blog/282960852/799211434?bfrom=01020751300
3. 方向选择
许多人都会纠结未来方向选择的问题,有明确的方向会让自己在申请中少一些迷茫,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除了多读文献、多与人交谈了解各个方向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外,我们还可以做的是打开学校faculty介绍的页面,浏览每个老师的研究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老师和方向,而不必将自己限制在一个特定的领域。
4. 学校选择
2013申请中,我共申了14所学校,收到2所学校的offer,9所学校的拒信,还有3所学校至今无消息。对于拿到哥大的offer,我感到非常庆幸,如果自己当初没有申请哥大,大四下学期充斥我生活的可能是等待和失望。在申请时我处在极不自信的状态,对与Harvard、MIT、Caltech这样的名校我一直在仰望,但没有去尝试申请,现在回想:即使只有0%的希望也该尝试一下,至少不会让人生留下遗憾。总结自己的学校选择情况,我有3点体验:一:如果时间、精力、财力足够,建议多申请几所学校;二:每个学校在选择学生时所注重的地方都是有差异的,申请排名20名之后的学校拿到offer的概率不一定比申请排名前20所学校拿到offer的概率大,所以不要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太低了;三:还是那句老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不管是留在国内读研还是出国深造都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所以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不要抱着只是为了在美国找一个地方待3年或5年的目的,而是真正想想自己如果被某所学校录取了是否会选择去。
5. 推荐信
找熟悉自己的老师从不同方面叙述自己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6. PS写作
我认为PS写作最重要的是自信,这种自信不是靠夸大自己来体现的,而是通过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学习/研究经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导师来体现的,要体现你为读博/硕做出的准备和你申请的目的。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第一版PS给阅读者的强烈暗示是:我各个方面都很优秀,请给我一个offer吧,到学校后让我干什么都行。这样的写作是不成功的,因为在你的PS中没有体现出你对自己人生的规划、没有目的性,给人不自信、随意的感觉。我认为可以怀着一个求职者的心态写PS,在PS中展现自己的经历、对具体研究领域的兴趣以及个人与所申请学校的匹配性。在PS写作后可以找老师和同学帮忙修改,尤其是自己本科的导师,他们经常会给你值得考虑的建议。
7. 关于套磁
从我自己的申请看,套磁与是否能拿到相应的offer没有联系,但是我认为在申请中进行套磁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让你积极思考问题,在与教授的交流中验证/修正自己的想法,进一步了解他人的工作。
希望我的分享能让学弟学妹在申请中少一些困惑,祝愿大家学业顺利。最后,还是以这句话结尾——“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

========================================================================================================================
申请感悟
王志鹏
出国留学的准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很多人生重大抉择,不仅需要克服很多个人认识与背景的局限性,还要能承受各种未知的挫折和打击。另外,申请过程中也有一些偶然因素,包括当前世界局势与未来学科发展趋势,这都是难以掌控的。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准备与申请的过程本身都不失是一种锻炼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
首先,明确出国目的,提早为自己的未来做好打算,确定自己的人生规划。出国发展和国内求学或工作各有利弊,应该更具自己的自身情况确定选择方向。如果是从热爱科学的角度出发,其实出国与否只是形式。不能盲目跟风,选择一条不够适合自己的道路,以后追悔莫及。
其次,各种事务都需要尽早做好准备,以打持久战的心态提升各种能力。本科成绩是一方面,各类英语考试也是一大挑战。同时,科研训练也需要兼顾。由于我们很可能在准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并不那么适合出国学习,因此对于还不甚清楚的同学,我建议可以先以准备英语考试为目的练习英语,同时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这对于以后事业发展终归有助。
最后,信息永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如果有机会,尽量争取暑期出国交换一次,眼见为实。
下面是一些个人感悟,仅供参考。
化学学科从远古到现在,为人类社会创造了数不清的科学成果。在现在这一历史新时期,学科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责任便落在我们新一代的化学人肩上。我高中树立从事学术研究的理想,在本科期间为之不断奋斗,化学系也为我提供了实现这一人生价值的良好平台。我选择出国,希望能为成为新一代青年化学家做好准备:以合成新的化合物、发展新型材料与工具、探索新的生命现象,进而对相关领域发展做出贡献,且直接改善大众的生活水平。清华精神教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永远不放弃的决心。这也是我们在清华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不论如何,申请结束,只是新的奋斗的开始。
最后感谢清华大学化学系各位老师给我的悉心教育与指导,感谢化学系学堂班给我的支持与鼓励,感谢刘磊教授及其实验室全体人员的关怀与帮助。

================================================================================================================
申请小结
基科99班姚昱星
大学生涯即将结束,希望通过这篇小结总结一下自己在申请中的得失,也希望可以为其他想要出国的同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申请的早期准备
1) Toefl & GRE
申请出国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许多的“要求”,因此,完成每一件事情的时间点便显得至关重要。对于这两门英语考试而言,由于每个人英语基础的不同,需要准备的时间也就不同。但是,我个人认为尽早考完这两门考试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可以帮助自己在大学早期便拥有较好的英文阅读及听说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学习与科研。当然需要注意的是,toefl的有效期只有两年,而GRE为5年。计划好自己考这两门考试的时间对于申请是有好的帮助的。
2) 科研
对于我们学科而言,申请中对方十分重视的一点便是科研。我认为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尽早加入实验室是有好处的。第一,可以帮助我们尽早了解科研的生活及节奏;第二,帮助我们了解科研中的前沿问题及研究方法;第三,有效地训练我们的时间规划能力。因此,进入实验室学习可以对个人科研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优良的科研能力自然可以为你的申请加分。同时,暑假的海外科研经历也是对申请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我们可以体验在国外的实验节奏及氛围,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国外结交到学术上的朋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去了解国外的学校,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和一些国外的科学家进行交流,拓宽科研视野。学校内的各种学术报告也是我们与国际学术圈交流的一个机会。这些与科学家交流的机会有时候也会对申请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
2. 申请过程
1) 选校
个人认为合理选校对于申请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选校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了解国外学校的老师、科研环境等信息。例如,通过和在国外的学长学姐交流,以及“科研“部分提到的学术交流等。与此同时,通过US News等排名系统,自己的意愿以及和老师的沟通,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能力适当地选择多个档次的学校进行申请,这样也可以提高自己申请成功的概率。
2) 文书
可以说是申请中十分重要的材料,它可以帮助国外的学校、教授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你。因此,对于文书我们应该十分重视。首先,我们最好先把我们要申请的学校的文书要求进行一些整理,这样便可以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写出国外教授感兴趣的文书。当然,如果有资源的话,再请一些老师或者学长帮助修改一下文书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在此感谢化学系的培养,也希望其他同学的申请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