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5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暨冬令营闭幕式上的讲话

各位同学,领队老师,陪同家长们,下午好!代表中国化学会,首先,我要祝贺在座的学生,祝贺你们取得的好成绩;也向在座的老师和家长们道句辛苦;感谢各地化学会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感谢吉林省化学会和吉林大学化学院的老师和志愿者们为此次冬令营活动付出的努力和时间。

今年是国际化学年,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在此分享我对化学的一点感悟。化学的灵魂在于创造,去创造新结构,创造新物质。化学的魅力是变化,是出神入化,永无止境的变化。我常说选择化学是大家的幸运,因为在创造的同时,承载着你最宏伟的理想;在变化的同时,丰富着多彩的世界。尽管化学在过去一百年中对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它每一天都在不停地快速发展着,还有无穷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解决:我们还没有能够按人们需求的功能来设计和制备材料;我们还没办法向自然界那样在很温和的条件下合成物质;我们还在寻找更为经济和可持续的新能源;我们还在发展创造新物质的组装方法及其认识组装过程的表征手段;我们还仍在努力搭建着化学与生命科学之间的桥梁, 等等。我希望在座的同学们从学习化学开始,去寻找和解决重要的科学问题,逐步走上创造化学之路。

我非常高兴看到有这么多同学,在中学时代就在化学这条路上走了这么远。重要的一点,我希望在座各位学生,都是因为对化学充满理想和兴趣,才来到这里。竞赛不会造就化学家,它只是个选择机制,看你为了这个兴趣想花多少时间,想读多少书,想思考多深,竞赛不过如此。所以,如果你并不喜欢化学,也不相信自己会在学习中喜欢上它,那么,以我个人的建议,就要早些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我坚持认为,创造力需要浓厚的兴趣做基础,化学,尤其如此。我不知道,这次竞赛,会有多少学生能圆自己理想的大学之梦。应试教育的问题,我不在这里评说,但学早一点、学多一点和学深一点是否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好方法,值得反思。以二十五年化学竞赛的情况看, 你们的竞赛成绩和名次与将来在化学上的造诣没有直接关系。在这次冬令营活动中,来自大江南北的学生们,面对了气候的不适,每一位考生都平等地遇到了竞赛中的小波折,你们在经历这些挑战过程中的表现,也是了解自己的机会。如果在这个竞赛过程中,你发现或否定了你的兴趣,如果你在竞赛过程磨砺了自己和成长了自己,那么,上哪个大学,什么时候上大学,在一生的旅程里,绝不是什么成功与失败的问题,而只是个找到你要的那个答案的过程而已。

看到在座的化学老师,这些学生们的化学领路者,我非常想感谢你们,从学生们的成绩能看到你们的辛苦和汗水。看到你们,也让我想起我中学时代的化学启蒙老师,辽宁本溪一中的朱可老师。她并不是我的化学课任老师,在1979年初三那年,我一次去化学教研组请教,我的老师不在,偶然碰见她。她发现我喜欢化学,就开始借给我课外化学书,耐心给我解答我的那些奇奇怪怪的化学问题,甚至用实验演示给我看。上高中时, 我本有机会到她做班主任的班级,但她坚持我应该到另一位傅中正老师教化学的班级,认为每一位老师都对化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应该学习不同老师的思考方法。这样,虽然朱老师从未直接教过我所在班级,但一直在辅导我。这可不是一个学期,也不是一年,一直到我考上大学,完全无私的帮助。之后,我一步步上大学,去德国留学,最后做大学老师,她每一步都关切地鼓励我。我每一年去看她,都汇报自己的一点点成绩,她都替我高兴。我的成长里有这样一位化学启蒙老师,至今我对她充满感激。所以,我知道,发现学生的兴趣, 并培养这个兴趣, 是老师们颇有成就感的事情。你们这些出色的学生,一定要理解老师们的期许,实现你们自己的化学理想,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

我相信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化学之旅,我更加期待着,在将来国内和国际化学界的舞台上,能看到大家的身影,交流我们的研究心得,探讨共同感兴趣的化学问题,一起为祖国的化学事业而努力。

张希 院士 (化学系主任)于长春

2011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