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堂班”为契机,探索更加科学的化学人才培养体系——张希院士访谈

2011年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启动,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力学六个实验班,旨在落实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战略,深化因材施教。清华学堂化学实验班的首席教授是化学系主任张希院士,清华大学校报记者程曦日前就化学实验班建设的理念和做法采访了张希老师。

张希非常赞同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他认为要通过优秀的教师引领人才培养,借助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带动人才的培养,利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促进人才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不能拔苗助长。

在“学堂班”的建设过程中,张希邀请了一批高水平老师开设面向前沿领域的课程,得到他们的普遍响应。不久前引进的“百人计划”王梅祥教授和危岩教授等,一来到清华就分别为“学堂班”开设了“可持续化学”和“材料化学前沿”等面向化学发展未来的新课,王训、刘磊、刘冬生等年轻的教授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这些活跃在学科前沿领域的教师开设的全新课程,为学生打开了通向学术高地的“视窗”。

每周三“雷打不动”的“学堂班”班会,或邀请著名学者演讲,或倾听学生交流,包括张希在内的几位负责老师几乎场场不落。张希本人也利用这个时间,结合自己的科研体验,给同学们开设了“科技写作与科学思维”、“学术规范”“创新想法从何而来”等系列讲座。

“学堂班”还安排了丰富的国内外的访学活动。不久前,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汪尔康、董绍俊等老一辈科学家深入交流。看到这些耄耋之年的老先生们依然充满科研探索的激情,始终关注真正的创新突破而,同学们深受感染和鼓舞。

“‘学堂班’探索更加科学的化学人才培养体系。它不是重点班,‘学堂班’的课程和活动对所有的化学系的学生开放。我们希望通过教师的投入对学生产生持续性的影响,使他们耳濡目染地激发创造的激情,并培养立志以献身科学为己任的杰出人才。”张希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