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于2013年12月16日在北京揭晓,共评选出6项陈嘉庚科学奖获奖项目和5位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化学系刘磊教授发现了蛋白酰肼连接新反应,对蛋白质高效合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化学科学奖。颁奖仪式将在2014年6月的全体院士大会上举行。
刘磊,1999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在Columbia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Scripps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进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研究方向为蛋白质的化学合成,发展蛋白质化学合成新反应与新方法,探索若干具有挑战性的蛋白质的化学合成,力争在具有生物活性及药用蛋白的设计合成与结构改性方面取得突破。曾获Li Foundation Heritage Prize、Thieme Synlett/Synthesis Journal Award、Bayer Investigator Award、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简介
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是以对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命名的科技奖励。
陈嘉庚科学奖设立于2003年,奖励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陈嘉庚科学奖奖励成果,每个奖项获奖人数一般为一人,最多不超过三人。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设立于2010年,奖励做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40周岁以下),以激励我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立志献身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事业。每个奖项每次评选一人。
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同步推荐、评审和颁奖。逢公历单数年推荐和评审,评审工作基于中国科学院学部平台;逢公历双数年在全体院士大会上颁奖。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均分别设立六个奖项: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
陈嘉庚科学奖自成立以来,已在我国科技界和海内外产生了崇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与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