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做客“学术之道” 续释创新想法由何而来

4月1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化学班首席教授张希再次做客“学术之道”系列讲座,在六教C300教室为400余名师生做题为《再论创新想法由何而来》的讲座。

讲座伊始,张希强调学习的目的不是仅为了获得知识,而是要通过学习知识,学习方法,去创造知识。同时指出,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同学们循序渐进(Step-by-Step):从参与解决一个小问题做起;集中精力在解决一个问题;解决问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他还结合同学们在知识创新道路上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包括对研究目的不够明确、经常更换课题组、有太多署名的论文发表、不能兼收并蓄等进行了分析。接着,张希结合自己的教育和科研经历,具体讲述了“创新想法由何而来”的几个案例。张希告诉同学们,创新的想法有时来自于集思广益,并建议大家有时间要多参加学术会议。张希通过自己与学界同仁通过友好地研究合作而实现了科研创新的几个亲身案例,寄语同学们,“同行相知,共事是福”,合作是简化难题和解决难题的有效办法。通过自己指导学生创新的经历,让同学们认识到创新想法的由来需要在学好写作方法、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要将自己产生的想法积极与导师沟通,最终变成可以实现的想法。最后,张希给同学们列出了关于“创新想法由何而来”的一些建议:重视跨学科研究;重视在旧知中推出新知;重视交流在科学进步中的作用;重视首先发表文章而不是文章发表在哪个期刊。张希就同学们围绕“创新想法由何而来”这一主题的踊跃提问,进行了详尽的解答。

本次讲座为“学术之道”系列讲座的第六讲,“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化学班项目主任刘冬生主持此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