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院士为学堂班同学带来开学第一课:关于未来职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2016年9月14日晚19:00,学堂班张希老师给我们上了开学第一课。张希老师就学堂班同学出国、推研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给出了有益的建议。化学系部分老师、本科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张老师首先指出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差异。本科生教育是以通识教育为主,并兼顾个性化发展,并以第一届学堂班的宋辰晨同学为例介绍了学堂班愿意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和空间;研究生教育则是着重于学习创造知识的方法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创造新知识。

关于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道路,张老师指出我们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你是否有学术志趣?你是否已经找到感兴趣又有能力去做的工作?你是否已经准备好离开校园?每个人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肯定各有不同,因此,根据你自己的答案去选择适合你自己的道路才是最好的方式。

张希老师随后又向我们介绍了化学系免试保送的要求。其一是成绩达到要求;其二是如果科研成果“突出”,可以由教授推荐;其三是通过面试考察,是否具有博士研究生应有的素质和创造力。主要考察的有学术志趣、品判意识、合作精神和正直诚信。

对计划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而言,首先TOEFL,GRE,GPA需要满足基本要求,其次推荐人的选择也是重中之重。推荐信应该邀请熟悉自己的教授来写,这样写出来得到推荐信才有内容,能打动人。还有就是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的撰写。在个人陈述中,需要突出人的基本素质、科研的基本素质、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以及发展潜力。张老师还强调了材料准备中要严谨并注意细节处。另外在申请过程中要早作准备,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避免耽搁;不忘愿景,不会迷失。

最后,学堂班的刘冬生老师就张老师所说的进行了一些补充。首先刘老师介绍了新学期学堂班各位老师的工作安排及分工。紧接着给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同学提出了一些在个人发展和研究方向选择上的建议和个人理解。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系内推研、推荐信等问题与学堂班的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本学期,“化学学堂系列讲座”还将陆续邀请更多专家做报告,敬请关注!(姚骋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