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院士在2013届化学系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带上理想,出发!

张 希

清华大学化学系

各位同学,

首先祝贺你们,从清华大学毕业了!这是各位同学人生重要的里程碑。如果说,几年前你们离开父母仅仅是独立生活的开始,那么,今天,你们走向社会,将开始人生更加独立的时刻:生活、经济、思想、社会责任等,一切都要自己独立地担在肩上了。

每年的毕业季,我都想和你们最后再叮嘱几句。我和化学系的所有老师一样,期望等待你们的是阳光灿烂的前程;但又深深知道,迈出这个校门,也会有挫折、困难、失落等所有这些与灿烂并生的一切。我今天要嘱咐的还是那句话:坚守你们的理想!

今年,也恰好是我来清华十年,做教授二十年。我思考这个发言时,也回想我当年的理想:那个走出校门的年轻人,理想很清晰,就是要做个真正的好教授,一个自己有科研成就,同时也能培养出杰出青年的教授。一路走来,一次次科研难题的考验,数次职业岔路口的抉择,有过做讲师时月收入180几元的困顿,也有过密集的荣誉不停落在身上的考验,但我坚信所有这些都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我还是一直践行自己最初的理想。今天,还要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实现理想,让它更完美,并坚守它,这个过程就是人生的快乐!在座各位,相信你们有各种各样的宏伟理想,那么,就一步步去实现它!

令我特别开心是,我在清华化学系,是和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的人们一起工作。他们热爱工作,热心传道授业解惑,你们一步步的成长常常让我们沉浸在工作的喜悦中。

三周前,我参加了高分子所十几名本科生论文答辩。许多同学们从找到拟解决的科学问题,提出创新的研究思路,精巧地设计实验方案,到有理有据的论证……,一一娓娓道来。训练规范又不失个性,精彩自信而不失谦逊。令我兴奋的是,一些同学们的研究成果颇具创新性:例如一种多组份点击化学新反应,一种超分子敏化剂,等等。听这些学生们的答辩,我当时的感觉可以用幸福这个词来形容,这不就是我们要培养的本科生吗?!

化学系每周三晚上,是学堂计划固定的学术活动时间。我们不断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著名科学家莅临这一讲堂,分享他们的科研心得,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它吸引了化学系许多本科生、研究生和老师的参与,场场座无虚席,成为了化学系的著名学术论坛。每到讨论环节,同学们问得精彩,常常使得报告人的回答也更精彩了。主讲人经常问我:问这个问题的学生是本科生?如此优秀,难以置信。这样的时候,是我为工作深感自豪的时候,我也相信,很多化学系的老师有着同样的感受。

我常说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重点不再是知识,而是创造知识;并在创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创造知识的方法。今年许多毕业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可圈可点,有的同学发明了一种有机合成新的催化剂,有的同学发展了新的质谱分析技术,有的同学在蛋白质化学合成方面有重要贡献,有的同学建立了一种基于主体增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超分子聚合新方法,有的同学发现了一种硒-氮新型动态共价键……,不胜枚举。在导师的指导下,不少同学敢于打破成规,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赞誉。

关于这届同学们,我有说不完的故事。我喜欢分享你们访学归来的顿悟:心中有科学,眼中无学科,因为跨越学科边界是创新思想的源泉之一;喜欢你们在学生节,自己谱写的化学主题曲:悠扬中带有些许惆怅,颤动中润育化学之美;喜欢你们发送邮件时常常附带的誓言:情系故土,胸怀天下。但要记住,无论多么宏伟的理想,都要一步步去努力实现。一个科学家,是从一次讨论,一次组内报告,一个小实验,一篇论文…开始的。那么同样,一个教师,一个工程师,一个企业管理者,一个政治家,都是这样: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任何社会阶段,都有它关于民主,关于自由,关于食品安全,关于环境保护…等等我们渴望进步的话题。请记住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如果没有人去脚踏实地的做事,一切进步都是空谈,甚至空谈的基础都没有。找好自己的位置,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你内心深处对自己的期望,它是通过努力就可以实现的。不要被现实打倒,无论它是工作的不顺,是生活的成本,是情感的挫折,还是一时春风得意的飘飘然,一定让心里的理想一直活着!

我们各位化学系的老师,是大家起步的台阶,就是那个举起你们的肩膀,我们自己一直在努力长得更高些,让你们可以有个更好的起点。大家离开校门,常回来看看,告诉我们各位的工作成绩和遇到的难题,与大家一起成长是化学系的使命。几千年来,师者的渴望,无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也没有免俗。在今天,我祝福你们,会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