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年会-化学部学术报告会在清华召开

2018年5月31日,第六届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年会--化学部学术报告会,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办。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院士向来宾致欢迎词。报告会由中科院化学部常委会副主任包信和院士主持,张东辉、岳建民以及谢作伟三位新当选院士做了精彩报告。清华大学化学系系主任王训、党委书记梁琼麟、副系主任刘磊、许华平、党委副书记乔娟、严清峰,以及王梅祥教授、李景虹教授、刘冬生教授等清华师生约200人参加了报告会。

中科院化学部常委会副主任包信和院士主持

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院士向来宾致欢迎词

清华大学化学系系主任王训讲话

张东辉院士围绕“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通过课题组近年来的工作介绍了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研究目前的状况。对于简单的三原子、四原子反应,理论已能在精度上挑战实验;理论与实验的密切结合提高了对简单化学反应的认识,特别是反应共振态的认识;对于更为复杂的体系,理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由于理论与实验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理论与实验的紧密结合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张东辉院士作报告

岳建民院士的报告题目为“天然产物是发现药物和药物先导的重要资源”。汇报内容主要有三方面“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意义和价值”、“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天然产物研究”以及“重要系统性研究进展”。岳建民院士系统介绍了自己团队相关的研究进展,指出以传统功效、分子生源合成途径和化学结构为导向,对160多种重要药用植物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发现新化合物800多个、新骨架类型90多种,其中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分子180多个,阐明了相关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效物质基础;总结和提出了一批新骨架分子的生源合成路线,并通过化学合成和转化对部分生源路线进行了验证;并将化学合成修饰和生物活性研究相结合,对系列重要活性分子进行了结构优化和构效关系研究,发现了12个药物先导和3个候选药物。

岳建民院士作报告

谢作伟院士围绕“碳硼烷合成化学新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碳硼烷化学是硼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材料、医药等方面都取得广泛应用。尽管如此,碳硼烷合成化学领域仍面临两个重大的挑战:第一,如何在12顶点碳硼烷中10个化学环境极相近的硼原子上实现选择性的官能团化;第二,如何在碳和硼顶点上高效构筑复杂结构。谢作伟院士团队针对以上问题运用金属有机化学的方法展开研究,提出了多项新的合成策略,发展了一系列新的合成方法, 取得了具有重要影响的成果。

谢作伟院士作报告

张东辉院士、岳建民院士和谢作伟院士的精彩报告均面向化学学科前沿,三位学者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这场学术盛会使青年学者汇聚一堂,开阔了广大师生的学术视野,让我们由衷的期待下一次的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