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花开 | 董玉毅:从内蒙到青海——我的草原情缘

以下文章来源于清华校友总会订阅号 ,作者董玉毅


在海晏县金银滩原子城纪念馆外留影

董玉毅,1997-200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2001年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学习,2004年获硕士学位。现任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海晏县委书记。

2004年初夏,正值毕业季,学校在应届毕业生中开展就业引导工作,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越来越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我响应学校的号召,积极争取选派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挂职锻炼,从此结下了我的草原情缘。

能够到包头工作,是一次非常巧合的机缘。2003年,包头市邀请学校博士生报告团到包头进行讲座,而我当时作为随团工作人员参与其中。2004年,包头市与学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引进优秀清华学子到包头工作。那时的内蒙,还处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胎动期”,并不为大家所熟知。有了2003年的包头之行,当得知这一消息后,我毅然向组织提交了申请,最终经组织同意被选派到包头市工作。我一个人拿着行李箱,坐了12个小时的硬座,熬了一宿来到包头这座“草原钢城”。下车时已是早上7点多,市委组织部的同志到火车站来迎接,安顿住下后我就到单位报到,正式开启了我的工作生涯。

在包头我一共工作了7年,其间在市经委、市发改委、东河区政府、团市委等多个岗位工作过。非常感谢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关怀,我在不同岗位得到了锻炼成长,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和参与经济社会发展。7年里,我主持过包头市的十一五规划编制,全程参与了壕赖沟重大矿难救援,稳妥处理过上百人的集体上访,参与应对过2008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企业的冲击,组织万名志愿者全程参与了包头文明城市创建和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筹备,见证了包头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4年220亿元到2010年超千亿元的巨大跨越。我很幸运,能参与到这些急难险重的重大实践中,这是我人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

2011年,我被组织安排交流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工作。出发前,刚结婚一年的妻子整整哭了一宿,我俩都知道,迎接我们的将是长时间的分别。那天晚上,我只能说些安慰她的话,虽然那些话现在看起来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更像是空头支票。但妻子还是很能理解我,依旧帮我把行李收拾好,把我送上前往青海的飞机。我们就此过上了类似牛郎织女的生活。

与内蒙相比,这次来到的青海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两地都属于民族地区,蒙古族和藏族在生活习惯、文化习惯上有不少相似之处。陌生的是青藏高原的特殊气候环境,以及几乎是全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来到青海,海拔升高了一倍,血压也高了不少,有时还会严重影响到睡眠,但是我的内心还是有着无尽的喜悦和激动。时任青海省委书记强卫曾经这样描述青海:青海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地、固疆稳藏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前沿,能够在这样一个地方工作,是何等的幸运和光荣!

党的十八大前后,正是青海和谐稳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当时,十四世达赖集团通过各种手段对青海涉藏地区进行分裂、渗透,制造不稳定因素。来到反分裂、反渗透工作的第一线,我倍感身上责任之重大。3月是重要敏感期,我们基本保持24小时全天候战备状态,每天都吃住在办公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迅速建立起对涉藏地区工作的全面认知,为做好民族地区工作做好了思想准备和行动准备。

2012年8月,组织安排我到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任县委书记,当时我刚满31岁。上任之初,我内心十分忐忑,生怕自己不能胜任这样一个重要岗位。特别是海晏县作为全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是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一大批革命先辈在这里白手起家,创造出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伟大奇迹,诞生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干不好海晏的工作,对不起组织的重托,对不起先辈的奉献,对不起群众的期盼,自己唯有殚精竭虑、全力以赴,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八年里,我参与和见证了海晏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2012年的海晏,贫困发生率为24.7%,当第一次走进我的联点村——金滩乡东达村时,满眼是土房土墙土门,一片凋敝的景象。当看到老百姓因为饮用水中氟超标而满口黄牙时,当听到老百姓介绍因为村子穷几年没有娶进新媳妇时,我就下定决心要与群众一起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依托中央藏区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对口支援地区的大力帮助,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的全方位加大投入,我们不断改善村级基础设施,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将土房土墙土门变成了砖房砖墙铁门;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将安全的自来水接进了每家每户;将柏油硬化路铺到了村里,将4G网络接进了村里,将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到了村里。我们改进村级民生服务,建起了村幼儿园、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提标改造了村卫生室和村党员活动室。我们改造村级产业结构,在原有青稞油菜种植的基础上新培育了牛羊育肥、活畜交易、菌类种植等新产业,建成了规模最大的集中养殖小区,通过村集体集约化经营实现了“百人种百亩”向“十人种千亩”转变。我们改革村级保障措施,在全面落实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同时,创新开展了大病商业保、家宅保、婴儿保、助力保等措施,使群众的保障更加有力。如今的东达,已不再是以往那个不是霜冻就是雹打的落魄东达,到处呈现一番兴盛昌达的繁荣景象。2020年,全村的经济产值超亿元,东达村党支部书记牛生有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东达是海晏乡村的一个缩影,它映射出全县乡村发展的巨大变化。2018年海晏顺利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退出和全县脱贫摘帽,全县各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实现破零并达到10万元以上。2020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000元,是2012年的3倍多,所有群众都享受到了真实、稳定、可持续的脱贫成果。这场脱贫攻坚战,我们打好了,打赢了!

八年里,我参与和见证了海晏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我们启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全面完成了县域义务教育布局结构调整,通过集中办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针对高原慢性病多发的特点,全面启动慢性病防控示范县建设,建成中藏医康复中心,通过健康管理和康复治疗让广大群众摆脱慢性病困扰,拥抱高品质生活。我们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城建成了环城路网,实现了城镇集中供暖和垃圾污水集中处理,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告别平房时代,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保护利用工程全面启动,城镇风貌大幅改观,城镇文化气息更加浓郁。我们全力抓好产业结构转型,建成了集创业孵化培育于一体的绿色文化产业园,通过引进一批新型企业,彻底重构了县域经济体系,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金银滩原子城景区列入国家5A级景区创建名单,会培产业、康养产业全面起步。我们全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几年来先后争取到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县等十多项国字号试点示范,为县域发展争取到广阔空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我们做到了与全国同步,我们没有被落下!

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今年是我到青海的第十个年头了。这十年,算得上是我人生中的黄金十年。十年里,有成长、有收获,也有痛楚、也有愧疚。因为对高原海拔、气候的不完全适应,身体也从各个方面给我以警醒。晚上常常失眠,经常要到夜里一两点才能正常入睡,血压即使服药也很难控制在合理范围。由于各方面因素的累积,我患上了室上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达到每分钟170多,因此经历过急救,还做过两次射频消融手术。因为高原气候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我患上强直性脊柱炎,发作时腰不能动,每天早上都要办公室工作人员搀扶才能起床,用热水冲上腰部十多分钟后身体才能慢慢恢复正常。每当病痛发作时,我不禁会想起家人亲人,也不禁会流泪悲伤。但一想起自己身上的职责使命,想起群众亲切地称我“尕”书记,就像一剂止疼药,激励着我忘却病痛、努力前行。

由于县上工作任务量大,平时几乎没有休假机会,仅有春节、五一、十一等假期能回家探亲,陪伴亲人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我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爹娘只是在过年时才能见个面,平时没有办法膝前尽孝。母亲患乳腺癌因为怕我分心影响工作也没有告诉我,手术时我也没能陪在病床边。父母给我讲的最多的话就是好好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我不是一个尽职的丈夫,妻子怀胎十月,我没能陪她做过一次孕检。孩子出生第三天、在她还没有出院时我就又返回到工作岗位,家中日常一切重担全部都甩给了她,而她却没有一句怨言。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爸爸,孩子从上幼儿园到上小学,我没能接送他一次,陪伴他的也只有假期的短短几天。每次与他分别时,都能看出小家伙眼睛里的泪花和透出心里的那点委屈和抱怨。平时只能通过视频刷刷自己作为父亲的存在感,以至于得到了“云爸爸”的称号。每每想起这些,自己的内心都很不是滋味。爱我的亲人们,我将永远铭记你们给予我无私的爱,我也唯有以我全部的力量,去履行好我的职责使命,才不会辜负你们对我的爱。


董玉毅一家三口在青海湖留影

有人说,虽然我是南方人,但我是草原的孩子,我的根在草原。是啊,参加工作以来的17年,我都在草原,草原就是我的家。在这里,我增长了智慧,收获了力量。回首过去,我无怨无悔,能让自己的青春光芒为草原上各族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这让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展望未来,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和践行好“两弹一星”精神,把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奋斗目标,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校训教导我们,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根植基层、根植人民,在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这既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也是新时代清华人应有的担当。今年,母校将迎来110华诞。祝愿母校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上取得更大进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