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研究所

物理化学学科曾经是清华化学系的优势和骨干学科。我国老一辈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黄子卿、傅鹰、张大煜、蒋明谦、唐有祺、陈新民、何国钟等均曾在清华大学化学系执教或学习。清华大学于1978年在化工系恢复招收物理化学与仪器分析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1980年更名为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并取得化学学士和物理化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11月清华大学化学系正式恢复,1990年物理化学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催化与动力学和结构化学三个教研组结合组建了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研究所。本学科现有教授9名、副教授7名、讲师(工程师)2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院士和比利时科学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我们聘请多位中科院院士以及国际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指导本学科的发展建设。

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

理论与计算化学

化学热力学

催化化学

有机光电子与光化学

表面与界面化学

能源电化学

科研与学术交流

近年来,本学科保持了较强的发展势头,在理论与计算化学、催化化学、有机光电子与光化学、界面与组装化学和能源电化学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支朝气蓬勃、勇于创新,以国家级杰出青年和教育部长江学者教授为代表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取得了一批突出的研究成果。近五年来,本学科共承担、主持包括国家973、863、军工配套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国际合作研究等项目,总经费近亿元。本学科邱勇院士2015年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有多位教授受聘担任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编委。

本学科近五年在 JACS., Angew. Chem., Chem. Sci., Chem. Commun., J. Phys. Chem., PhysChemChemPhys, ChemPhysChem, ACS Catal., J. Catal., Electrochem. Commun., Appl. Phys. Lett., 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近300篇,申请发明专利近百件。

本学科注重将基础研究成果与应用技术创新相结合,如在2008年建成了我国第一条OLED工业生产线,实现了OLED屏及模块的批量生产和销售,高可靠性OLED显示屏已成功用于舱外航天装备“神七”宇航员。2011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本学科同时注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有近10项研究课题分别与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学者合作进行。本学科多次组织国际会议,近五年在国际会议作特邀大会报告等60余次。

教学与人才培养

从1978年恢复“物理化学”专业以来,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他们中有的当选了中科院院士(如北大的欧阳颀、清华的邱勇)、有的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如北大的欧阳颀、清华的邱勇、段炼),有的成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如北大的欧阳颀、江南大学的王小元、清华的邱勇),有的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如中科院化学所的郭志新、王建平等),有的成为国内外学术带头人(如中科院化学所的刘杨研究员、清华尉志武教授、美国UIUC大学讲席教授杨宏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杨晓鲁教授、美国新奥尔良大学的王桂君教授)。物理化学研究所负责清华大学的高等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理论化学物理、催化化学、有机光电子学、催化反应动力学、波谱解析、电化学原理与方法、光化学原理、物理化学实验等10余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近五年有多位博士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获得奖励。